拼多多借打假牟利!冻结货款多达几千万
发起人:si123654  回复数:0  浏览数:3578  最后更新:2018/5/19 23:40:31 by si123654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8/5/19 23:40:40
si123654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0
注册时间:2017/2/26
拼多多借打假牟利!冻结货款多达几千万
成立不到两年、商品超过30万种、用户已超一亿、月GMV超过30亿元、2016年7月B轮融资1.1亿美元……创业1年就已经实现了订单数赶超唯品会,并能在阿里、京东、唯品会等巨头夹缝中获得生存空间,这家火箭一般蹿出来的公司就是拼团社交电商拼多多。然而,拼多多的快速成长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被认为利用平台的优势对商家收取相关的罚款和保证金形成资金池。对此,拼多多方面坚决否认,称“经得起最严格的审计”。

对商家入驻要求较低

拼团类社交电商即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商品。资料显示,拼多多由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孙沁,而其母公司是杭州埃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埃米),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目前黄峥持有杭州埃米67%股份,孙沁持有27.5%股份。杭州埃米此前运营另一家社交电商拼好货。




(图为拼多多CEO黄峥)

  2016年7月,拼多多获得了来自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等明星机构高达1.1亿美元的B轮投资;2016年9月份,拼好货、拼多多两家公司合并成为如今的新公司。

  黄峥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的数据称,其创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平台用户数量超过1亿,日均订单则超过100万单。达到这一规模,唯品会用了超过4年时间,“拼好货、拼多多”用了1年多时间。

  “以拼多多为典型代表的移动社交拼团电商,其拼团的裂变模式用户增长迅速,抓住了用户购物价格敏感性的特点,创新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对记者指出,拼多多近几年快速扩张,吸引大批的个人商户入驻,由于这部分商户中很多并不能提供高素质的服务,虽然平台制定假一赔十等规则,但审核环节的漏洞缺失、以及平台粗暴的处罚方式,造成了如今商家和平台间的“内乱”。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其他电商模式发现,拼多多对于商家入驻的要求较低,比如个人店铺只需缴纳1万元的保证金,而且为了保证低价,拼多多的各种收费相对较低。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拼多多在在“2016年全国核心零售电商用户满意度TOP25榜”排名靠后。报告显示,拼多多问题在于商家和消费者密集投诉。




  知名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对记者表示,“拼多多做起来全靠贪便宜的用户,但只靠便宜,后劲乏力,用户体验问题会很大。用户会养成贪便宜的习惯,想再升级往高价电商走很困难。平台对低价促销依赖,停不下来。如果是低客单价,就低毛利额,平台和商家赚钱,只能取其一。如果平台想赚钱,商家就赔钱。而商家是不可能赔钱陪着玩的,只能降低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牺牲用户。”

  在黄峥的眼中,拼多多是要打造电商版的Facebook。“拼多多把自己比作电商界的Facebook是非常不妥当的,社交只是形式,电商本质还是要比拼供应链和用户体验。”李成东认为,从全世界来看,只有用户体验好的电商才能持续发展,拼多多粗放式增长很快会遇到挑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也认为,如果商家的服务不佳将直接影响消费体验,“内忧外患”的情况如果不得到很好的解决,消费者不会买单,而商家如果赚不到钱,也将退出平台。

  “照目前拼多多的发展模式来看,其之后可能会形成聚合型的平台。比如现在,以网易考拉为代表的商户在拼多多上开店,这类商户的出现将会对拼多多的客户提升改善比较大,之后售假的问题则会慢慢淡化。之前平台上一些小的商户入驻、小的品牌代理商入驻多一些,而这部分商户质控及溢价能力会相对低一些。”易观国际分析师杨亚琼如是分析。

否认设资金池和打假牟利

  目前,拼多多部分入驻商家正因为涉嫌售假而被冻结了巨额货款。如果不能出具相关证据,将会被处罚。从拼多多的模式来看,事前以低标准招商,事后又以商家达不到平台的要求进行罚款,律师认为,其有以打假牟利的嫌疑。

  代表商家方的浙江润杭律师事务所齐李君律师表示,拼多多平台自行打假,并对涉假产品的所有销售额处以十倍的罚款明显有借打假牟利的嫌疑。拼多多平台在打假过程中既充当了运动者的角色,又充当了裁判者的角色,怎么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为了罚没商家的历史订单数额的十倍货款而疯狂地“打假”呢?拼多多平台将商家的罚款返还给了消费者的证据又在哪里?

  “从案例看,不可否认存在利用这种方式圈钱的现象,这是平台型电商的一种必然结果。很多O2O网站都存在这种结果,利用平台的优势对商家收取相关的罚款和保证金形成资金池,这实际上已经形成现在互联网创业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我们国家的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尽管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模式并不利于创业者、中小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只能通过前期恶意的竞争形成独家的垄断,再利用垄断的优势争取超额的利润,这个结果必然是导致消费者、平台上的商家、平台方出现三输的结果。”知名电商行业律师、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对记者指出。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告诉记者,从严格意义上,这种电商资金池模式的监管,未来可能通过《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调整,相关的法律规定还没有明确,而且这种资金池业务类似于互联网金融,是否涉及证监会、银监会和央行以及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这部分需要相关部门去协调。

  对此,拼多多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平台没有拿一分钱罚款,都给了消费者。

  在拼多多看来,对商户的“罚款”这个概念在拼多多平台的协议和平台规则中的表述是“违约金”,“罚款”是商家的不规范说法。违约金的处理分成两类:1、侵害平台利益的违约金由平台享有。例如商家通过各种虚假交易、甚至利用非法刷单软件套取平台补贴的优惠券金额,严重侵害平台利益,此种情形下的违约金应当支付给平台。2、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违约金由消费者享有。例如商家销售假货、虚假发货、延迟发货、货不对版等情形下,违约金均全部补贴给利益受损的消费者。关于这一点,拼多多平台经得起最严格的审计。

以“社交电商”为卖点,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的拼多多最近一年来发展迅猛,去年下半年还获得了腾讯的投资。和其他电商一样,拼多多一直受到假货问题的困扰,CEO黄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三分之一员工都在打假”。有意思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了解到多起拼多多和入驻平台商家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案例,冲突的焦点也和打假有关,具体表现在“平台以涉假、虚假发货等各种理由对商家进行罚款、冻结货款、保证金”。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多家企业已经就“服务合同纠纷”对拼多多提出民事诉讼(这些诉讼最后大多数已经撤诉)。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中,商家入住的门槛比较低,很多都是个人店铺。为了保证低价,拼多多并没有和各家电商一样有很多的直通车之类收费项目,且入住拼多多的保证金和其他平台相比也明显偏低。事前以低标准招商,事后又以商家达不到平台的要求进行罚款,律师认为,拼多多有借打假牟利的嫌疑;拼多多则称,罚款均全部补贴给利益受损的消费者。

  根据拼多多的平台规则,假如发现商家涉嫌销售假货,首先冻结商家货款提现,通知商家涉假,要求商家按照平台要求出具相关证据,商家不能按照平台要求提供的话,就按照该款产品的历史订单总额的10倍进行处罚。

  代表商家方的律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商家们被拼多多冻结的货款总额多达几千万,大部分是被拼多多平台认定为存在涉假情况,部分是因虚假发货和延迟发货。多位商家对记者表示,收到拼多多的商品涉假判定后,被要求提供证据进行申诉,而律师认为,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该由拼多多方面提供证据。

  案例一:一款口红“涉假”,罚12万

  来自广东的郑女士于2017年2月以“个人店铺卖家”形式入驻拼多多,入驻时只需缴纳1万元的保证金就取得店铺编号。运营不到两个月,郑女士就收到自称为拼多多商管人员的QQ好友添加申请。商管人员告诉她,其店铺一款产品涉假,平台已经对涉假的商品进行下架并冻结其所有的货款,要求郑女士立即按照所给的清单提供证据进行申诉。郑女士按照要求提供部分进货证明材料后,得到的回复是“没有用,并非品牌方的撤销函或者情况说明”。

  店铺经营期间没有收到任何顾客投诉,现在拼多多突然以店内一款韩国口红是假货,要按照平台规则处以该款产品历史销售订单总数额的十倍扣罚——12万元。当郑女士向拼多多客服索要售假证据时,被告知是通过拼多多品控中心的“神秘买家”而得出的,除非郑女士先行认罚,否则出示没有意义,如果不认,可以先按照处理流程提供证据进行申诉。

  “这不是明摆着诓人嘛!”郑女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在拼多多账户上的货款全部被冻结,快递公司的费用以及部分货款都等着结算,自己资金压力很大。

  案例二:一款润唇膏“涉假”,商品全下架

  商家牛先生刚大学毕业,在拼多多平台上经营“美诚美妆精品店铺”。4月6日,牛先生店内一款商品ID1066132的曼秀雷敦润唇膏被拼多多平台认定为售假,在没有收到拼多多的任何通知情况下,该店铺被实施以店铺3级惩罚,宝贝全下架。

  牛先生认为纵使有一款产品可能涉假,拼多多也不应把其店内的全部产品下架,况且连个通知都没有。

  随后牛先生多方联系拼多多,对方表示假货结论系为神秘买家抽检得出,而后送检品牌方检测,结果是涉假商品,故做涉假判定。对方告诉他,如果核实确实是假货,根据平台规则,需要对相应消费者进行10倍违约金赔付,赔付完,店铺才可以恢复营业。

  拼多多表示,如果牛先生不接受平台的相关处罚,则需提交相关证明以供核实,包括但不限于正式进货凭证、完整授权链文件、相关发票等;平台需收到对应商品品牌方通过其官方或者公司邮箱发送至拼多多公司邮箱的撤销函和商品情况说明等。

  在与拼多多商管沟通过程中,牛先生反复要求拼多多方出示合法官方的、权威的检测报告,在沟通无望的情况下,牛先生放弃了拼多多的申诉流程,不得不委托律师来进行处理。

商家、拼多多各执一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拼多多方面核实上述商家是否涉嫌售假。拼多多回应称,上述郑女士商家“售卖的洗发水和口红均涉嫌售假。我司有品牌方邮件、短信证明。”

  在拼多多出示给记者的两张截图证据中,记者看到,并不能详尽地指出具体是郑女士店铺的哪款产品,以及哪个消费者何时何地购买的货品为假货,只是简单看到品牌方鉴定为假货的结论。

  拼多多方面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复道:平台商家因违规被限制提现的商家约万分之一,比例很低。2016年至今,拼多多验证的高风险商品覆盖近两百个品牌,其中查处假货千余个。拼多多不遗余力地打击假货,并且与品牌方建立联合打假合作。

  浙江润杭律师事务所齐李君律师代表商家方提出异议:“拼多多目前的证据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首先,假货结论不能仅根据几条短信和邮件来确认。这个结论至少是有权方出具的书面正规文件。其次,短信和邮件的内容也反映不出就是商家所售的商品。连是商家所售的哪一个订单号里的产品拼多多平台都不能出示,而通过冻结商家货款不准提现等方式胁迫商家认罚,也已经能够说明拼多多对自己打假程序和结果的不自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拼多多作为平台方是否可以直接通过冻结货款的方式来进行处罚,是一些商家不满的焦点所在。

  “如果是平台主动怀疑商家售假,平台应当先给出理由和一定的证据来证明,然后再由商家进行相应的申诉,即使在司法程序当中也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齐律师告诉记者,拼多多平台的打假规则颠覆了法律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拼多多平台在商家上架新产品进行审核时并不审核产品的相关证据,在事后监管中却要求商家提供一系列严格要求的证据材料举证,否则处以十倍历史订单销售罚款,这些内容是否在招商时告知过商家?如果平台在事前以低标准招商、事后却又以商家达不到平台的高要求处以巨额罚款,让人不得不认为平台在挖空心思薅羊毛。

  对此,拼多多方面认为这些对商家实施的措施“均符合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协议约定。”

  拼多多回应称,如发现商家售假等违反平台协议或规则行为的,拼多多会第一时间核实相关情况,并给商家一定的申诉时间,根据商家与平台签署的协议及法律赋予的正当权利对商家作出相应处理。包括并不限于提高保证金、冻结账户资金作为违约金等措施,该等措施均符合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协议约定。

  对于举证环节的争议,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互联网及知识产权部副主任麻策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一般而言,售假行为包括销售侵犯商标权商品的行为以及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前者需要权利人(品牌方)来检验证实,后者亦需要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才能得出结论。而拼多多平台和商家之间形成的是网络服务合同,商家通过申请入驻行为来表明其同意拼多多制定的商城规则。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互联网及知识产权部副主任麻策律师认为,“若该规则对售假行为的界定及处理流程有明确约定,法律一般予以尊重,但若规则没有明确时,则应参考民事诉讼关于‘谁主张谁举证’的的规则,由拼多多平台先行证明商家存在售假行为。在商家侵犯品牌方商标的情况下,因拼多多实际不接触或管理商家商品,故应当通过向商家进行样品购买的方式,固定案涉商品来源,并将样品交送品牌方出具针对样品的检测,以此达到证明目的。若拼多多仅仅依赖于品牌方的简单文字说明,就直接认定商家所有商品均为假货,实际上是扩大了售假认定范畴,实际上是对其优势地位的滥用。”

律师称程序应该公开透明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齐律师表示,目前同郑女士、牛先生一样遭遇的商家加在一起被平台冻结的货款总额要多达几千万,他们大部分是被拼多多平台认定为存在涉假情况,部分是因虚假发货和延迟发货。

  齐律师告诉记者,在商家的委托下他们律师团队于4月18日下午前往拼多多上海总部了解具体情况。当齐律师一行当面要求出示商家涉假证据时,拼多多法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拒绝提供证据,如果仍有质疑的话,可以走法律程序。”

  “我们律师也非常支持电商平台打假,但打假不是假打,打假的程序应该公开透明,作为平台方你认定商家售假,至少要有基本的证据。”齐律师告诉记者,拼多多平台目前的打假方式非常简单、粗暴:首先冻结商家货款提现,通知商家涉假,要求商家按照平台要求出具相关证据,商家不能按照平台要求提供的话,那就按照该款产品的历史订单总额的十倍进行处罚。

  齐律师代表商家提出质疑,平台到底有没有真在打假?如果真在打假,为什么不向商家公开打假的证据,这样商家和平台都避免卷入司法程序,对双方都有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对涉假行为处以十倍惩罚外,拼多多的其他处罚规则还有诸如快递公司揽件后没有上传物流信息时,属于商家虚假发货,拼多多方面会按照当期订单的总数量乘以10元罚款;延时发货,按照每个订单3~11元罚款;卖家的回复率不行则罚款1000元一天。

  齐律师告诉记者,在他们接受的商家咨询中,这些罚款金额轻则几万块,重责十多万,甚至有的商家在拼多多后台上可提现的货款显示负数.



生活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