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大林,因为大便次数有点多,来到医院。
“是拉肚子吗?最近吃了什么?”医生问。
大林说了自己的饮食情况,还表示,不是拉肚子,每次强烈的便意之后几乎都能拉出少量成形的大便。
“上班总跑厕所,实在有点尴尬。”大林害羞地说。
肠镜检查发现,他肠内有一个2cm的肿块,而且结直肠还有超过100枚肠息肉。医生解释说,正是因为这些肿块和息肉,不停刺激肠道产生便意。
病理结果还显示,那个2厘米的肿块为腺癌,结直肠息肉为上皮内瘤变,因为癌变几率太大,医生建议他把大肠切了。
为什么大林会长这么多肠息肉?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PC基因致病性突变,虽然没有结直肠息肉病家族史,但是结合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小王最终被确诊为家族腺瘤性息肉病(FAP)。
肠息肉离肠癌有多远?
大肠息肉常见的有两大种,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属于良性的类型,一般是由肠道炎症引起的增生,有的肠息肉个头小还会随炎症消退而自愈。
腺瘤性息肉就比较可怕了。腺瘤性息肉是医学上公认的大肠癌前病变,有数据显示,95%的肠癌都来自于腺瘤性息肉,前文案例中的FAP就属于这一类肠息肉。大家如果发现这类息肉,一定要及时切除,避免癌变。
这类肠息肉实际上是大肠上皮的异型增生,患者如果长期饮食辛辣、饮酒无度、喜食腌制食品等,就很容易刺激这类肠息肉发展,逐渐演变成肠癌。一般腺瘤越大、绒毛越多、形态越不规则,癌变的机会也越大。
得了肠息肉,一定要切吗?
得了肠息肉怎么治疗,主要也是看患者的肠息肉属于哪种类型。
如果是腺瘤性息肉,一旦发现,医生都会建议做预防性切除,以免发生恶变,而且这类肠息肉一定是越早切除越好。
医学上对腺瘤性息肉发展到肠癌的时间划分了三个分水岭:5年、10年和20年,而这是三个时间分段癌变的概率分别为3%、8%和24%。而且随着时间变长,腺瘤性息肉变得越大、越多,癌变的风险也会越高。也就是说,越早发现并切除这类肠息肉,就越有可能在癌变之前消除隐患。
除了腺瘤性息肉,肠息肉还有一些非肿瘤性息肉的类型。除了前面提到的炎性息肉,还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两种。这几类肠息肉癌变的概率都比较低,几乎不会发生,所以一般不用做切除根治,但最好定期做肠镜复查。
另外错构瘤性息肉虽然不属于肿瘤性息肉,但却有肿瘤样增生的特征,所以也需要多加留意,尤其部分肠段息肉非常密集时,可能造成各种并发症,这种情况下最好也切除掉部分息肉。
哪些人一定要做肠镜?
对于预防肠癌,目前最直观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做肠镜检查,而容易发生癌变的肠息肉患者更要重视这一检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院士就曾公开表示:“45岁以后,一定要做一次肠镜,管五年、十年没问题,你不会得结直肠癌。”
一般下列7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肠镜:
1、有不明原因的便血症状,或粪便持续潜血阳性的人群;
2、出现腹痛、腹胀、腹部不明肿块,或突然发生大便习惯改变、长期便秘、慢性腹泻的人群;
3、突然消瘦、贫血且原因不明;
4、结肠癌、肠息肉术后的患者,或炎症型肠病患者;
5、有肠癌家族病史、腺瘤性肠息肉家族病史的患者;
6、有过胆囊或阑尾切除史的患者;
7、50岁以上中年人,尤其日常进食蔬菜水果较少的人群。
只要符合以上条件的1条及以上,都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早预防、发现、扼制大肠癌的发生。
参考资料:
[1]大肠息肉别轻视,一发现最好赶快摘除.羊城晚报.2018年6月19日
[2]8种人群需做肠镜检查!.人民网.2016年9月17日
[3]肠息肉越大越危险.生命时报.2018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