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网pifawi.com收集民间偏方,偏方网大全 ,生活实用小偏方
例如搜索: 美女  婆媳  相克  妙招  偏方  美容  老人  养生

绿豆芽相克表?绿豆芽宜搭表?

发表时间:2018/02/22 00:00: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偏方网pifawi.com  浏览次数:111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绿豆芽  别名:巧芽、豆芽菜、如意菜、掐菜、银芽、银针、银苗、芽心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忌食。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便秘、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癌症患者。

绿豆芽相克表?

绿豆芽+猪肝:有损营养素的吸收


绿豆芽宜搭表?

绿豆芽+鲫鱼:通乳汁
绿豆芽+冬瓜:可清热解毒
绿豆芽+黄瓜:可消火利尿
绿豆芽+胡萝卜:可排毒瘦身
绿豆芽+韭菜:可解毒、补肾
绿豆芽+蛤蜊:可清热解暑、利水消肿
绿豆芽+鸭肝:可清热去火
绿豆芽+鸡肉:可降低心血管疾病
绿豆芽+醋:可消毒杀菌


绿豆芽的功效与作用

绿豆芽的热量表(每100克)
热量(大卡)18蛋白质(克)2.1脂肪(克)0.1碳水化合物(克)2.9膳食纤维(克)0.8维生素A(微克)3胡萝卜素(微克)20维生素B1(毫克)0.05维生素B2(毫克)0.06烟酸(毫克)0.5维生素B6(毫克)0.03叶酸(微克)6.1维生素C(毫克)6维生素E(毫克)0.19钙(毫克)9磷(毫克)37钾(毫克)68钠(毫克)4.4镁(毫克)18铁(毫克)0.6锌(毫克)0.35碘(微克)0.2硒(微克)0.5铜(毫克)0.1锰(毫克)0.1水(克)95.3
绿豆芽的基本介绍
绿豆芽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浸罨后发出的嫩芽。食用芽菜是近年来的新时尚,芽菜中以绿豆芽最为便宜,而且营养丰富,是自然食用主义者所推崇的食品之一。绿豆在发芽的过程中,维生素C会增加很多,所以绿豆芽的营养价值比绿豆更大。
绿豆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因无意中吃了受潮发芽的绿豆,竟治愈了困扰全军多日的坏血病,这是因为豆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本草纲目》: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今人视为寻常,而古人未知者也。但受湿热郁浥之气,故颇发疮动气,与绿豆之性,稍有不同。
绿豆芽的功效与作用
绿豆芽性凉味甘,不仅能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还能补肾、利尿、消肿、滋阴壮阳,调五脏、美肌肤、利湿热,适用于湿热郁滞、食少体倦、热病烦渴、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目赤肿痛、口鼻生疮等患者,还能降血脂和软化血管。
1.清热解暑
中医认为经常食用绿豆芽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解酒毒热毒。
2.消除紧张
具有保护肌肉、皮肤、血管的作用,消除紧张综合征。
3.治疗口腔溃疡
绿豆芽中含有核黄素,口腔溃疡的人很适合食用。
4.防治便秘
绿豆芽富含膳食纤维,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有预防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的功效。
5.减少胆固醇的堆积
它有清除血管壁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防止心血管病变的作用。
绿豆芽的营养价值
1.绿豆芽热量较低,水分和膳食纤维较高。
2.绿豆芽中除了含有在发芽过程中生成的维生素C以外,还含有原来豆中所含有的优质植物性蛋白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钾、磷和铁等丰富的矿物质。
3.豆类发芽时在种子内部贮存的部分淀粉和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糖类和氨基酸,使豆类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利用率大大提高。
绿豆芽的选购
消费者可以采用“一看二闻”的方法,看看豆芽的颜色是否特别雪白,闻闻有没有一些刺鼻的气味,特别雪白和有刺激味道的豆芽建议不要购买。略显黄色,不太粗,水分适中,无异味,以6厘米左右的长度为最好。茎部长而细、不易折断者次。
自然培育的豆芽菜芽身挺直稍细、芽脚不软,脆嫩、光泽白,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菜,芽秆粗壮发水,色泽灰白。
看芽根:自然培育的豆芽菜,根须发育良好,无烂根、烂尖现象,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菜,根短、少根或无根。
看豆粒:自然培育的豆芽,豆粒正常,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豆粒发蓝。
看水分:折断豆芽秆的断面是否有水分冒出,无水分冒出的是自然培育的豆芽,有水分冒出的是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
闻气味:如果豆芽大量使用了增白剂、“保鲜粉”等硫制剂,二氧化硫一定会超标。拿一小把豆芽用开水烫一下,用鼻子闻一闻,如果有臭鸡蛋味则肯定含有大量的硫制剂,不可食用。
绿豆芽的存储
绿豆芽不能隔夜,最好当日食用。若需要保存,将绿豆芽原封不动地封在袋子里或装入塑料袋密封好,再放入冰箱,最多不要超过两天。
绿豆芽的食用方法
1.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应配上一点姜丝,以中和它的寒性,十分适于夏季食用。
2.烹调时油盐不宜过多,要尽量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点。
3.炒绿豆芽时,可适当加些醋,以保存水分和维生素C。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偏方均为互联网和出版刊物,经网友反馈安全有效的偏方我们才会收录。但偏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