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特浓酥”、“恐龙蛋”、“小龙女”、“还豆格格”……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在中小学周围的食品摊上,五花八门的食品名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厂家不敢取的。香气刺鼻的味道,破损油溢的包装,山寨大牌的名称,这些售价多在0.5元至1元的小食品,在中小学生中间颇受欢迎,这样的零食也被称为“五毛钱零食”。
今年3月,《生命时报》暗访辣条生产地并在头版刊登《一包辣条的制作真相》。随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辣条”食用安全消费提示》,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行动被提上日程。然而,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辣条食品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在全国多地的学校周围,低劣的“五毛钱零食”正威胁着孩子的“嘴边安全”。
那么,这些“五毛钱食品”都产自哪里?经常食用会给青少年健康带来哪些隐患?《生命时报》记者历时2个月深入全国10余个地区摸访调查,为你揭开“五毛钱食品”伤害孩子的真相。
“酸奶”像绿色洗发水———严重假冒伪劣。 “这根本不是酸奶!”韩军花读完一盒“特浓酥酸奶”的营养标签后震惊地说。这款记者在湖南购买的“酸奶”,主要配料是“水+糖+添加剂”,一点蛋白质和脂肪都没有,根本就不是酸奶,其产品包装正面却写着“酸奶”、“优蛋白、低脂肪”等字样。打开包装纸盒,里面竟然是一小袋绿色液体,像洗发水一样。韩军花说,这属于严重假冒伪劣,是明显的欺骗行为,应当受到严惩。杨月欣告诉记者,2005年我国曾发生婴儿服用劣质奶粉后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事件,这款假冒伪劣“酸奶”同样危害很大,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营养摄入。“如果真有农村老人、母亲拿它喂养婴幼儿,把它当奶喝,问题就大了。”这款产品还是典型“山寨”货,存在假冒大品牌产品的问题,其名称“特浓酥”和著名品牌“特仑苏”极为相似,包装同样采用白色和深蓝的设计。类似问题在劣质小食品中层出不穷,比如“酸溜梅”仿冒“溜溜梅”,“奥de奥”仿冒“奥利奥”等。记者联系蒙牛、溜溜果园集团以及奥利奥,对方均表示问题产品和该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也将对仿冒小食品展开打假行动。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种事层出不穷,维权起来有一定难度。除了名称“山寨”,还有很多食品名称非常低俗,比如“虾扯蛋”、“滚蛋”、“小滑头”、“可乐神丹”、“活该”等。
薯片脂肪含量高出标注值———营养标签造假。 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本报送检的一款名为“番茄薯片”的油炸膨化食品中,每100克含饱和脂肪明显高出其包装上标注着的“每100克脂肪含量16.4克”。饱和脂肪仅是脂肪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该款薯片中所含的脂肪含量要比标注值高出很多。韩军花明确表示,这款食品涉嫌营养标签造假。“有些小食品把配料、添加剂等信息客观标注出来还不错,可怕的是,有些企业虽然用了很多添加剂,但根本不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食品标签不符合国家“清晰”、“醒目”要求的问题普遍存在,不少食品标签字体过小、颜色过淡,根本看不清写的是什么。
“鸡肉牛肉”其实是面———食品包装误导消费者。 很多小食品打着“香菇牛肉”、“酥脆鸡腿”、“开胃鸭皮”、“骨肉相连”等幌子,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成分却是“小麦粉”,这些“肉”其实都是面做的。韩军花说:“产品中明明没有鸡腿,却在包装上印一个大鸡腿的图案;明明只是鸡腿味面食,却把‘鸡腿’两个字写得比真实名称大很多,这些都属于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严格来说都不允许上市。”
许可证号未在国家注册———批准编号造假。 记者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查询了这些劣质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号后发现,大多数生产厂家没有问题,且通过了当地监管部门的QS认证,但也有个别产品存在问题。比如,记者在湖南平江购买的“棒哥牛肉青豆脆骨”、河南兰考传龙食品厂生产的“余传龙乡巴佬”以及广东潮州潮安区庵埠富味食品厂生产的“滚蛋”,它们包装上标注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与国家注册的许可证号不一样;广东汕头三煌食品厂生产的“小米锅巴”、晋江市宏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活该”,包装上标注的企业和许可证号均未在国家注册。
辣条包装一摸一手油———食品包装低劣。 记者买回来的大部分小食品包装质量低劣,辣条的包装袋外面还渗出很多油。韩军花说,如果包装材料不达标,很可能导致食品提前变质,增加食品安全风险。还有很多小食品是用五颜六色的塑料包装的,比如一款名为“神枪超人”的糖果,是在一把塑料手枪的枪口处固定着一块红色糖果。韩军花说,这些包装材料是不是符合相关要求,应该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原料来源好好查一查。
颜色鲜艳、香味刺鼻———滥用添加剂。 记者在湖南调查时看到,一款名为“口红糖”的糖果很受欢迎,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孩子们吃后嘴唇、口腔都变成了鲜红色。记者看到,其配料包括日落黄、亮蓝、柠檬黄、胭脂红和诱惑红5种食用色素。韩军花表示,对于这些廉价、劣质的小食品,我们高度怀疑存在超范围、超量使用添加剂的问题。
劣质小食品将为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这些劣质小食品带来的危害,超乎我们想象。杨月欣表示,青少年阶段是养成健康膳食行为的关键时期,如果从小经常食用这些重口味的劣质小食品,很容易养成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增加成年后患慢性病的风险。“现在很多孩子特别喜欢在外就餐,在家吃饭总觉得不香、没味,就是这个原因。”而且,孩子长身体时需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这些小食品营养素含量极低,吃下去的都是“空白能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还可能增加肝肾代谢负担。
杨月欣说,这些食品往往“高油、高盐、高糖”,长期食用可能让孩子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等“成人病”,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超重或肥胖的风险。资料显示,儿童高血压的增长趋势已在一些地区凸显。记者在湖南购买的一款名为“冰糖葫芦”的调味面制食品,每包质量26克,营养成分表标注每100克钠含量为6500毫克,这就意味着只吃一包半这种小食品,就会超过我国推荐的成人每日2400毫克的钠摄入量。“如果劣质小食品泛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沉重的慢性病负担就难以减轻。”杨月欣表示,劣质小食品会加重我国医疗资源紧张、经济负担重等困境。从国家层面来看,营养状况不仅关乎个人生命质量,还影响国家未来的劳动力和创造力,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亡。
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和监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导致劣质小食品泛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没有统一国家标准。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有关负责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以辣条为代表的部分休闲食品,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仅湖南、河南等少数省份有地方标准,其余都在执行企业标准,这不利于监管。他表示,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推动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
监管体系还需强化。 从监管体系上看,有的地方是工商、质检、食药监“三合一”管理,有的地方是工商、质检“二合一”管理,并不统一,这就可能导致政策难落实。韩军花说,我们一直在呼吁国家加强监管力度,但也不能全怪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他们也面临监管人员不足、设备不到位等现实困难,所以整个监管体系还需强化。
个别地区存在保护主义。 各地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河南辣条类休闲食品每年的销售额高达180亿,湖南为160亿。此外,山东、安徽、辽宁、四川、重庆等13个省市都有这类企业。巨大的经济收入和税收,难免让个别地方政府过于庇护该产业,对其睁只眼闭只眼。比如,本报暗访湖南平江辣条厂后,有些小厂随即便被查封了,但没过多久,有的就重新开张了。
百姓营养意识有待提高。韩军花告诉记者,百姓缺乏营养知识的现状比较严峻,尤其是农村地区,营养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比方说,下乡时,很多家长听信广告,觉得某品牌看上去像是乳品的饮料很有营养,就大量买给孩子喝,事实上,其营养价值和牛奶没法比。另外,这些五毛钱类小食品之所以在农村泛滥,也和孩子及监护人缺乏营养教育和分辨能力有关。如果宣传教育做到位,孩子懂得并拒绝购买,这些小食品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专家呼吁为营养立法
尽快推动国家营养立法有助于遏制劣质小食品泛滥。韩军花说,美国等发达国家专门出台法规,严格要求学校周边不允许售卖可能影响孩子营养状况的食品,比如高盐、高糖、低蛋白质食品等,而且不允许这些产品在电视上做广告。“我国也应出台类似法规,重视青少年营养。”杨月欣也表示,希望尽快推动国家营养立法,长期把健康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在加强监管方面,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负责人表示,各级食药监部门将从五个方面严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还将针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区域的学校周边、批发市场,开展全面抽检和监管,不留死角。休闲小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是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该负责人表示,各级食药监部门还将联合教育部门,进行安全健康食品进校园活动,引导孩子们选择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拒绝假冒伪劣。
营养教育也不容忽视。杨月欣呼吁,应加强营养的宣传教育,特别应该把健康教育深入到农村去。其中,学会看标签非常重要。韩军花表示,人们如果学会看营养标签,并养成习惯,可以主动分辨食品的营养特点,屏蔽劣质小食品。
最后,专家们呼吁,不管问题多繁琐、困难多复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只能进不能退。捍卫食品安全,每个公民都应主动参与,发现问题企业或产品及时举报,促进食品安全环境的建立。
从城市到农村,劣质小食品无处不在
3月,记者在湖南调查时发现,辣条等5毛钱劣质小食品泛滥成灾。在常德桥南市场强盛副食批发部,记者看到前后好几间屋子的货架、地上摆满各类小食品,批发价只卖3毛。这些成本极低的劣质食品一路从省会长沙,通过一张庞大的销售网络流向市、县、村,有些还远销全国各地,最终被孩子们吃掉。
黑龙江齐齐哈尔。 5月12日下午4点,民航路小学附近的小卖铺里挤满了挑选零食的孩子,货架上五毛钱小食品种类丰富,辣条、糖果、饮料应有尽有。一个小女孩手拿一款名为“小滑头”的调味面制食品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对旁边的妈妈说:“太好吃了,以后每天放学都要买一袋。”记者看到,一款名为“虾扯蛋”的调味面制食品,包装上印着大虾和鸡蛋的图案,配料表中却没有虾和蛋。
山东潍坊。 5月13日中午,记者在胜利东小学附近的几家小卖铺看到,大部分五毛钱小食品被摆放在柜台最前面,以辣条、膨化食品和各种造型奇特的饮品居多。一个店老板告诉记者,这些售价不高的小零食最受小学生欢迎,其中一款名为“棒棒素牛”的食品卖得最多,两三个星期就要进一批货。一名进店挑选零食的小学生说,同学们经常背着爸妈买着吃。
河南许昌。 记者在周店村一家小超市买了一包由河南俊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棒棒牛”牌辣条,经查证该企业生产许可证今年1月8日早已到期。这包辣条的生产日期年份不清,只能看清是4月29日生产。如果生产日期按2015年计算,该产品为生产许可证失效期产品;若按2014年计算,也早已过了180天的保质期。在记者购买的40余种小食品中,有6个企业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号没有登记备案,1个生产许可证号是伪造,2个冒用其他公司生产许可证号,7个生产日期标注不清。
上海浦东。 5月12日傍晚6点,在虹一村老街一家小卖铺,柜台上摆着很多小食品,食品包装袋上落了一层灰,摸上去黏黏的,有些产品已经过了保质期。一位妈妈不放心地说,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每天放学吃完这些小食品后,晚饭就不怎么吃了,前阵子竟然上吐下泻。“虽然天天嘱咐孩子别吃这些劣质小食品,但小孩禁不住诱惑,家长毕竟不可能24小时待在身边,想管也管不了。学校门口这些小卖铺都应该关张!”
江西南丰。 洽湾镇小学附近有两家小卖铺,里面5毛至1块钱的小食品“琳琅满目”。记者拿起一款名为“哇!土豆”的调味面制食品,手上立刻被沾上了香气刺鼻的红油,而且配料表中根本没有土豆成分。还有一款名为“酸溜梅”的蜜饯,包装几乎完全照搬著名品牌“溜溜梅”的设计。“很多农村小孩就是吃这些东西长大的。”住在附近的一位年轻妈妈担忧地说:“学校里也有小卖铺,真担心我的孩子总吃这些垃圾食品。”
在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山东诸城一所小学、安徽合肥第四十五中和琥珀小学、湖北咸丰民族实验小学、福建龙岩武平一所小学周边,记者均发现了各式各样的5毛钱劣质食品。其中,“虾扯蛋”、“武汉热干面”、“棒棒素牛”、“啤酒豆”、“小滑头”等食品在多地都有售。在网络上,这些劣质小食品也十分畅销,不少食品月销百包,还有买家留言“一收到就被孩子消灭几包”、“一下吃光了,有点拉肚子”。
劣质食品存6大隐患
为查明这些劣质小食品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本报记者从各地购买了160余种小食品,委托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对其中20种进行了检测。结果出来后,记者找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韩军花,请她们对此分析和解读。